展会新闻 首页>媒体中心>展会新闻
2016-12-15

2016年俄罗斯国际劳保展览会(BIOT)于12月13-16日在All-Russian Exhibition Centre举办。 展馆外景 展馆内75号馆 经历十小时飞行,中展展团落地莫斯科,漫天飘雪,踩着厚厚积雪,步入白色冰雪童话世界。完成搭建布展工作,展会顺利开展,大牌云集,人气火爆,感受到俄国如火的热情。 此番冰与火的感受,正如俄罗斯经济,因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陷于衰退,产业门类不全,依靠进口为主,中国为俄罗斯第一大进口国,其中,劳保市场潜力巨大。俄罗斯获得2018年世界杯的主办权,大量场馆和设施、酒店、机场、商场、办公楼等都需配备安防劳保设备,更给俄罗斯的劳保市场带来巨大商机。 2018年世界杯在莫斯科举办 该展始于2008年,是俄罗斯规格最高的劳保专业展。多年来得到俄联邦十多个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此为还有众多协会、商会、媒体、行业巨头的大力支持、成长迅猛、效果显著。上届共有来自俄罗斯、奥地利、白俄罗斯、德国、荷兰、意大利、斯洛伐克、美国、乌克兰、法国、瑞士、瑞典、阿联酋、韩国等十多个国家。2016展会面积13300平米,较去年扩大百分之十,展商数量近350家,其中包括Honeywell、3M、Ansell国际巨头均有大面积参展、专业买家逾万名。同期举办多场研讨会。 现场十分火爆,人流涌动 大会信息 此次展会,中展海外组织了中国最大展团,展出面积183平米,较去年增长近3倍,其中高州博亿作为首家劳保特装企业,大大提升中国劳保企业在俄的国际形象。 临近西方圣诞节,莫斯科弥漫浓浓节日氛围,美景美食当然不能错过,安排二战胜利广场和莫斯科大学游览,精心准备俄式特色餐,红菜汤....不说啦,小编要去和展商欣赏莫斯科“不”郊外的夜景啦 详情请洽:王鹏凤010-84600372;刘华010-84600373 (供稿:中展集团中展海外展览有限公司 张梦宇 编辑:秋木)

2016-12-07

  2016年12月6日-7日,作为“中国生态发展论坛”的分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办的“2016绿色贸易国际会议”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EI)、瑞典政府资助,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AP)、亚太贸易研究与培训网络(ARTNet)、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联盟(ISEAL)等单位共同协办。会议旨在提升各相关方的绿色贸易理念,提高各经济体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推动建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国际贸易新格局。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国际可持续标准联盟(ISEAL)、全球牛肉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GRSB)、中华经济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世界海关组织等国际政府间及非政府组织,以及纽约大学、加州大学、亚洲太平洋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以及行业协会的共70余位中外嘉宾。会议就促进绿色贸易标准、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国际绿色贸易法规及WTO规则与多边环境协定(MEAs)的协调、促进环境产品的贸易和投资等议题进行了分享、讨论以及展望。与会嘉宾在“加强贸易的潜在环境影响分析、绿色贸易法律法规和相关绿色贸易标准的研究、绿化农产品供应链,减少贸易的负面环境影响,实现贸易的绿色化”等方面达成积极共识。   本次会议期间发布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环境政策中心(CGEP)编写的《协同控制——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一书,旨在提供局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方法论。此外,会议还发布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北京师范大学全球环境政策中心(CGEP)联合编制的《促进绿色产品投资与贸易》报告,对中非合作论坛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促进绿色产品投资的政策建议。

2016-12-07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中国生态发展论坛于12月7日下午,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完美落幕。   7日上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河北省投资招商促进局局长安静,河北院总工程师等嘉宾,分别就生态文明与产业转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全球价值链与低碳经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助推河北绿色崛起等议题进行了4场主旨演讲。清华固安分院院长曹建国、德丰杰龙脉基金王岳华、江苏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龚志军、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胡涛等嘉宾,分别就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新生态实践、DVN全球环境产业投资模式、创新环境监察经验分享等议题作报告,期间还举行了《协同控制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新书与电视纪录片《生态文明启示录》首发式。   7日下午,听取了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海峰关于新环境保护法典型案例的解读,国家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处长姬钢关于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两年来环境执法最新进展的汇报,分享了山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大队执法检查室主任曹厚良关于山东省环保厅创新环境监察的经验。爱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默里·莫尔顿、Kimre China董事长查瑞、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晁伟、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绿色技术推广中心经理李兴、Duraflow公司亚洲地区总经理王依达女士等中外企业家对空气污染控制和污染物综合利用等环保技术进行了介绍;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董事赵燕澍博士主持了多项中美创新环境技术项目推介与投资项目对接活动。   在两天的时间里,三家主办单位的领导到会指导,贺克斌、侯立安、刘文清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政、学、商界精英作了10场主旨演讲,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的中外嘉宾奉献了近20场专题演讲。本次论坛通过政学商各界代表的交流与分享,推动了绿色发展领域产业、技术、基金、人才的融合,推广分享新的发展理念,探索创新绿色发展新模式;成立了中国生态发展论坛指导委员会与生态发展基金,引导地方政府引进低碳创新技术,取得了积极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参加论坛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回应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于雾霾成因、空气治理、室内新风净化技术、新能源汽车、高效清洁低碳技术等热点问题的关切。论坛对落实政策规划、调整煤电钢铁行业结构与产业转型、发展新能源低碳经济、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落实“一带一路”绿色贸易、推动中美环境技术项目与资金对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届中国生态发展论坛对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同期举办的“绿色贸易与一带一路”和“北京MBA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两个分论坛上,中外环保、经贸界朋友和创业创新人士就相关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总裁贺彩龙代表主办方作闭幕总结。回顾了论坛交流研讨、商贸洽谈、技术推广、项目资金对接等方面的情况,并对2017年生态发展论坛的相关活动进行了展望和披露。   两天来共有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国际在线、新华网、中国网等众多知名媒体对论坛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2016-12-07

  2016年12月7日,2016中国生态发展论坛进入第二天,绿色贸易分论坛引起与会代表广泛关注。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李锋博士指出,200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共向“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累计进行直接投资达720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投资项目的不断落地,未来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但是现阶段“一带一路”投资存在地域集中、行业集中、投资手段单一、多边层面、双边层面机制缺失等问题。据统计,我国对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与哈萨克斯坦的直接投资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投资的43%,从分散风险的角度看国别分布过于集中。而能源与金属行业投资占比高达70%,且皆属于环境敏感性行业。投资行业高度集中,使得投资风险更为突出,据统计我国能源与金属行业海外投资受阻案件共33件,涉及金额高达523亿美元。而多边协商机制的缺失与双边合作机制版本陈旧过时,使得投资争议事件发生时,中国企业海外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产业经济学教授张翼飞进一步提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贸易往来主要为“两高一资”产品,对沿线国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易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南开大学战略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徐鹤教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体建议,认为我国应加快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环境评价,对生态脆弱地区与环境敏感度高的行业投资进行基于预警与保障的宏观环境影响评价,在此基础上优化制度建设,加强对外投资项目的环境与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开展“一带一路”环境与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加大“一带一路”区域多边与双边环境研讨,达到促进投资落地国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双赢的结果。   与会代表还对“一带一路”中贸易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促进绿色贸易发展的政策法规、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以及通过绿化供应链、建立绿色自贸试验区等促进绿色贸易的措施和途径展开热烈讨论。

2016-12-06

  风翻白浪花千片,天光云影共徘徊。以 “共享•蓝天”为主题的2016中国生态发展论坛于12月6日上午在北京怀柔区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次论坛由中国贸促会、中国科协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联合承办,来自环境研究、大气治理和新能源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及媒体记者等近400人参加论坛。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清华大学副校长吉俊民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王锦珍在致辞中认为,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尤其要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不断推动我国与全球低碳经济绿色增长。宋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协愿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联合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有关部门一道,继续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吉俊民在致辞中说,清华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广泛联合各学科学者进行深度合作,建构完整、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主旨演讲中,国家环保部前总工程师万本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顾问侯立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与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根华等6名嘉宾分别就城市空气污染与低碳发展之路、大气污染防治与能源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电力企业与市场转型、中国环境监督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室内空气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超净排放与大气治理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对策、分享经验、展望前景。论坛期间里,与会嘉宾还将针对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与技术、“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发展纲要解读、新能源汽车、煤电行业及能源结构调整方向、美国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分享及绿色贸易与“一带一路”等议题深入研讨,共同探索并研究生态发展创新模式,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和绿色经济发展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袁泗教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易斌及来自河北省发改委、河北省科技厅、秦皇岛市的地方政府官员;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贸易投资和创新司贸易政策分析处处长米娅•米基克女士,绿色信托、包尔森基金会前高级顾问泰娅•史密斯等外方嘉宾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德丰杰龙脉基金等机构相关人员出席了论坛活动。   论坛开幕式上午的主旨演讲由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总裁贺彩龙与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华堂教授分别主持。   本次论坛聚焦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契合政府与民生关切,社会影响广泛,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人民网、中国网、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时报等20多家中央媒体前来报道。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论坛提供赞助。

2016-11-29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生态发展论坛,将于2016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2016年11月29日上午,中国生态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中国贸促会礼堂举行。中国贸促会办公室副主任蔡晨风主持此次新闻发布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总裁贺彩龙,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华堂在会上致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苏小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16年11月29日上午,中国生态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中国贸促会礼堂举行 “2016中国生态发展论坛”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集众智,聚众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找到精准发力点,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作用。论坛以“共享•蓝天”为主题,汇聚、融合生态产业的各相关领域,打通行业全要素发展链条,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期间将举行论坛高端顾问研讨会、主旨演讲、前沿创新科技推介会、政学商交流研讨会、商贸洽谈会等系列活动。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总裁贺彩龙在发布会上发言 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志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生态学家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贸易投资和创新司贸易政策分析处处长米娅•米基克,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总干事卢思骋等50位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工商界人士出席论坛,共同探讨大气环境治理与生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享经验和前沿技术,解读未来行业发展及政策走向。论坛还有望推动建立包括学术机构、政府机构、工商企业以及国际组织人士的论坛智库,研究推动绿色发展领域技术、产业与人才的发展,创新绿色金融模式,成立生态发展基金,配合相关地方政府扶持引导创新技术的落地转化。 2016年11月29日上午,中国生态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中国贸促会礼堂举行 本届论坛还将成立“生态发展长青基金”鼓励科研创新,推动绿色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协助高科技项目转化为生产力,支持环境友好型项目孵化。 发布会现场,记者提问 论坛期间,河北省有关负责人将到场宣讲《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助推河北绿色崛起》、《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新生态实践》等,同时还将举行多场以绿色贸易与“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分论坛,共同探讨“一带一路”给绿色贸易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附:答记者问 1.论坛的举办对于破解环保科技和项目落地难有什么作用?(中展集团总裁贺彩龙答) 首先我要解释环保科技和项目落地难的原因,也是一开始设计论坛活动的初心——在今年初,我们有幸结识了郝院士、贺院士这样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他们有着前沿的学术观点和技术知识。他们告诉我,我们国家并不缺少科研成果,然而,很多时候,国家大力扶持出来的优秀科技成果,价格成本上比不过一些企业杜撰出来的“冒牌货”,并不能真正用到实践中去,也就造成了真正改善环境、造福百姓的好项目不能落地生根,山寨环保项目屡见不鲜、群众怀疑政府环保部门办事能力的现象。 学者们还告诉我,环保的投入是巨大的,回报期却是漫长的。从各地方政府调结构、促改革的经济结构转型,到各生产企业的洁净排放,不仅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扶持,而且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显著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优质生态项目的难产。 因此,贸促会、科协、清华三家主办方一起商讨举办全方位的环保行业活动,从学术、政策、实践、资金四个方面,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推动理论研究、科技创新和贸易投资,并希望能在两三年之后,我们的活动平台可以覆盖到我们国家生态发展的各个领域,真正的把优质的项目带到社会实践中去,把青山绿水带回给人民。 我们今年的首届论坛,将会成立两个重要的机构——中国生态发展论坛指导委员会和生态发展长青基金。其中论坛指导委员会由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组成,将在指导未来我国生态领域行业技术发展方向、评定生态行业项目优劣等方面发挥作用;生态发展长青基金将由中外各大投资公司及环保企业携手成立,从资金方面助推科研创新,协助高科技项目落地,推动我国生态产业健康发展,带动绿色金融产业链形成。 2.论坛对于助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破解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难题有何意义?(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张华堂答)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困扰着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各个城市。 河北省是我国钢铁制造业的大省,化石能源消耗巨大,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服务河北省的经济转型,目前已经先后建设投入使用了廊坊固安中试孵化基地、廊坊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高科技项目孵化园区。具体到本次论坛,大会已经邀请到河北省商务厅副厅长兼河北省招商局局长安静女士在大会第三天宣讲《河北省招商及创新项目落地政策》,来自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的嘉宾还将介绍《固安高科技创新园区及高科技项目需求》等内容,积极宣介有关政策和项目需求。此外,刚刚的发布内容中介绍过,论坛即将成立指导委员会以及生态发展长青基金,这将为优质环保项目在河北以及整个京津冀地区落地提供技术层面以及资金层面的双重帮助。 3.贺克斌院士,您是我们国家大气治理方面顶尖的学术专家,从您这么多年身在治理一线的实际经验上来判断,目前在大气治理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努力?日后的挑战还有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答) 国家发布《大气十条》之后,工业生产企业开始大力治理自身的尾排,努力实现洁净排放。今年七月份,中国工程院发布了《大气十条》中期评估报告,从中期评估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地方政府通过立法立规、行政管理、科学技术和经济杠杆等多方面的手段,重点针对燃煤消费、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施工扬尘等污染源进行了综合治理,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总体上看,2013-2015年,《大气十条》各项措施显著降低了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量,减排效果十分显著。与此同时,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各污染要素浓度逐年下降,重度及严重污染天数降幅明显。 除了常规措施之外,重污染应急措施也能够显著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的排放,并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PM2.5的浓度。针对京津冀地区两次启动红色预警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次重污染应急使得北京市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17%和20-25%。 我认为,主要措施执行效果的定量分析,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在今后的空气污染治理过程中,一方面应继续坚持推进贡献最大的主要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其他配套措施以及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以期取得最大的空气质量改善效益。 至于谈及未来治理的难点,有初步研究表明,O3和PM2.5的污染有较强的相关性。O3没有一次排放源,控制O3主要在于控制NOx和VOCs的排放;而削减PM2.5,除了控制NOx和VOCs的排放以外,还需要对SO2、烟粉尘、氨等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大气十条》突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对减少以上多种污染物排放均作出了具体部署,这既是有效控制PM2.5的减排措施,同时也控制了O3产生的主要前体物。但是,O3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控制难度很大。要改善O3质量,不仅要大幅削减NOx和VOCs排放量,而且还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协同减排。各地也因污染状况、产业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需要不同的减排比例,采取差异化的控制策略。近期我国O3污染显现,说明目前NOx与VOCs的控制力度不匹配。 因此,下一步工作中要狠抓《大气十条》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进一步研究O3的形成机理,以及NOx和VOCs的最佳协同减排比例,着重加强VOCs的控制和治理力度,对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等多污染源综合施策,确保改善PM2.5污染的同时,O3污染也同步得到遏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当前页:16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